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资源大省,河南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精华,持续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象新闻记者 李云鹤:医不见药王不妙,药不经禹州不香。这里是禹州市青山药业,在这里正在进行药材的古法切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药炮制高级技师 朱有洲:100多片,切的快着呢,十几秒钟就切完了。
陈皮一条线片是历代中医药工遵循的切制标准。朱有洲的父亲是中药材加工炮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和妹妹朱改莲从小跟着父亲学习这项技艺,如今切出来的槟榔薄如纸、轻如羽。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朱改莲:为啥中药炮制需要代代相传呢,你要遵古炮制,再去创新,我们不单传家族,要传社会,传弟子,要代代把我们中药加工炮制文化传承下去,文化是我们的根。
河南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加大中医药非遗项目传承。不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人每年可获得两万元的传习补助,河南还把中医药非遗项目纳入各项中医药重点项目,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同时,出台《“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把推进“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校园活动”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中医科主任 王起:这个小丸丸比芝麻还要小,甚至跟芝麻大小是一样的,它贴到耳朵上以后就能治疗一些疾病,我们可以体验一下待会儿好不好?
4月17日,在郑州市中原区山河道小学,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的专家们给孩子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课。“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特色课程、实践体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让中医药在中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蒋士卿:深入挖掘我们中医药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向外,向老百姓里面去输入,向国外去输出,把我们的文化影响到全世界。
今年,预计将有万余名学生参与到中医药进校园活动中。下一步,河南将继续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百市千县”惠民工程和“三进”行动,让中医药健康文化深度融入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