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鹤世家”烙入血脉富家“少爷”守着巨款吃剩饭左公子

“琴鹤世家”烙入血脉富家“少爷”守着巨款吃剩饭左公子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

admin 换脸专区 2025-06-23 26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纪委全会、市纪委全会就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多次作出部署。2025年1月11日起,“风正巴渝”推出“巴渝家风”专栏,深入挖掘重庆革命先辈先烈、历代先贤名人的家风故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赵世炎(1901-1927),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重庆酉阳人。中国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的创建者之一。

  “琴鹤世家”所代表的赵氏家风,孕育了赵世炎烈士一家。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他们秉持着爱党爱国、忠于信仰的家国情怀,坚守着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传承着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持家传统。

  在赵世炎故居大门上方,有亲笔手书“赵世炎故居”字迹。院内正门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鹤壁画,光彩夺目,恰与中堂所悬“琴鹤世家”鎏金匾相映。

  “琴鹤”的典故来自于其先祖——北宋著名廉吏赵抃。作为宋朝监察御史的赵抃,披肝沥胆、恪尽职守和铁面无私的浩然正气,政绩卓然,当时被人称为“赵青天”。特别是他骑着一匹瘦马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只有一张琴和一只鹤,这就成为形容为官清廉的成语——一琴一鹤的出处,其清廉形象被后人传为佳话。

  以“清正廉洁”“忠心报国”“为国为民”为核心的琴鹤之风在赵氏家族已经内化成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演绎成一种家风,从赵世炎的父亲赵从善开始,作为一种鞭策和勉励,成为赵家的道德操守。

  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念中学时曾组织并参加过著名的五四运动,是当时学校的组织者。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一起创建了旅欧支部。回国后,赵世炎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成为当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7月2日,因为叛徒出卖,赵世炎在上海不幸被当局逮捕,19日,被杀害于枫林桥畔,时年26岁。

  去法国之前,赵世炎曾认为那里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发祥地。赴法后,他到铁工厂打工并参加清扫战场,发现了许多中国劳工———据了解其在法总数竟有20万人。这些人衣衫褴褛,干最累最危险的活,更可悲的是人身还要受军方和资本家支配,等同于奴隶。

  原来,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缺乏人力,只用很少的钱就通过北洋军阀政府征募到大量中国劳工。按合同这些人终身要受法国陆军支配,伤病死亡均不管,日后只有再缴纳600法郎并找5个保人,才能恢复人身自由。当时华工们年积蓄不过几十法郎,根本付不起“赎身费”。看到如此蛮横的条件和的剥削,赵世炎和李立三等约定,首先要争取华工的人身自由。

  在国内,赵世炎原是出身富家的“少爷”,此时却和工人吃住在一起。战后法国物质条件很差,华工们往往要住破房和帐篷,吃黑面包,在原战地干活还有踩上残存地雷的危险。赵世炎却不顾这些,同华工们一起工作,并启发这些没有文化的同胞认识自己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他还组织同学深入到法国各地的华工中,召开大会,建立组织并发行《华工周报》,终于掀起了一股要求解除原有合同、争取人身自由的浪潮,并得到了法国进步舆论的同情。

  经过斗争,这些吃尽苦头的华工最后基本得到自由,随后差不多都回到了祖国。赵世炎“为国为民”的赤诚大爱,正是琴鹤世家生生不息的精神脐带,深深镌刻为赵氏一族的血脉烙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蒋介石下令查封、解散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大肆逮捕人和革命群众。

  赵世炎在救国救民的革命中,严于律己,两袖清风,将“忠心报国”“清正廉洁”的家风转化为人的优良作风。1927年7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赵世炎在上海虹口北四川路志安坊的家中不幸被捕。反动派在他家里搜出38832元的钞币,还有小洋4角。这是当时放在赵世炎家的一笔党的工作经费。为了麻痹敌人,赵世炎假称自己是商人,叫夏仁章。一开始,反动派觉得生意人,家里有巨款很正常,但他们转过身,看到赵世炎家的饭桌上摆的是剩饭。“守着巨款,自己却在吃剩饭,这只能是人的作风。”于是,反动派怀疑他是员,将他带走了。

  在狱中,赵世炎受尽苦刑,吃足苦头,却始终坚贞不屈。最后,由于叛徒指认,赵世炎被当局确认了身份。

  1927年7月19日,反动派在上海龙华枫林桥秘密杀害了赵世炎,赵世炎烈士为党、为人民献出了26岁的年轻生命。

  “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最后必将取得胜利!”在革命实践中,赵世炎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真理,从而确立了献身于事业的崇高信仰;他将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并献出宝贵的生命。

  赵世炎高尚的品格和家国情怀深深地影响了妻子夏之栩、三姐赵世兰、九妹赵君陶。他向她们灌输了反帝反封建、求民主爱科学的思想,将红色家风赓续传承。

  赵世炎牺牲后,其姐姐赵世兰、妹妹赵君陶继续从事隐蔽战线工作,积极动员各阶层妇女进步力量抗日。赵世兰1925年参加了领导的北京学生反对段祺瑞卖国关税协定和妇女解放运动,1926年3月加入中国。赵君陶1926年加入中国,1931年在丈夫李硕勋牺牲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坚持为党工作,后来在南方局的领导下,参加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并担任直属第三保育院院长。

  在组织的安排下,1929年6月,赵世炎的夫人夏之栩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远赴苏联。1931年,夏之栩回国继续革命事业。1933年,她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反动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判处无期徒刑。在狱中,她同丈夫赵世炎一样,始终保持着的坚定信念,没有忘记一名员的责任,坚持在狱中讲解革命形势、宣传进步思想,鼓舞狱中斗志。她曾乐观地说道:“我现在这里坐牢,会一直等到我的儿子们打着红旗来接我。”

  除了赵世炎子孙,他的外甥,也承继他的革命血脉,在党的培养下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曾担任国务院总理职务,为国家进步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推动社会发展。

  “琴鹤世家”承载的赵氏家风,如清泉浸润世代血脉。这脉流淌着忠贞气节的家风,不仅滋养出赵世炎烈士这样的革命英杰,更在百年风雨中赓续传承,既化作红色基因融入子孙骨髓,亦成为当代人砥砺初心的精神丰碑。

  赵世炎以短暂生命书写出震撼天地的精神长卷,将“清廉”二字熔铸成穿透时空的炬火。“守着巨款吃剩饭”等事迹都在党史长廊里镌刻下永不褪色的廉政丰碑。这簇由碧血丹心点燃的清廉之火,历经百年风云仍灼灼其华,在新时代征程上焕发出穿越时空的精神光芒。

  而今,“琴鹤世家”的清白气韵已在赵庄沃土生根抽芽,化作流淌在酉阳大地的红色基因。这股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正以草木生发般的蓬勃之势,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灼灼光华。

  酉阳位于酉水北岸,“以水北为阳”而得名“酉阳”。酉阳历史悠久,有2200多年建县史、600年土司制,是800年州府所在地, 1983年成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人文荟萃,我们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诞生于酉阳龙潭镇,走出了赵世兰、赵君陶、刘仁等一大批革命仁人志士。

  酉阳风景优美,有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9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著名原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气候旅游县”。